我遇过很多dilemma,所谓的两难困境,其中有些忘了、解决了、解决不了的,但是都没有这个dilemma的重复频率来得高、来得让人忽略不了却又无可奈何。
稍作回想,dilemma发作时期是初中二或三,开始会想了,当然以前也会,只是没当时想得多。想得多,而又有答案还好,想得多却没答案,就是累了不愿再想,干脆跳过。
其中一题是:我会问自己是谁?身体?是手、脚、眼?而读科学时知道,大脑操控我们身体的所有反应,无论是有意识的如(举手、说话、写字)或无意识的(心跳、消化系统、瞳孔放大缩小)。既然如此,我应该就是大脑了,因为它是这整副身体的主人。
而大脑是思考的地方,那么刚刚发出这个问题的也是大脑了,所以是大脑在想着它到底是谁?我的脑在想着它到底是谁?很奇怪,可是又说不出哪怪。不过,若我是脑,我不能说我的大脑这个词了,毕竟大脑就是我,我就是大脑,我的大脑等于是大脑的大脑,或是我的我,太奇怪了。甚至,应该用大脑比较正确。所以是“大脑”要吃饭了、“大脑”要睡觉了、“大脑”要便便了,可是从来没人酱用,我当然也不用。
不过,这不是我的dilemma,我的两难是关于读书要不要做笔记。
读书都要做笔记的吧,这很正常,但是若是笔记抄了,写了,事后根本不看,那写来干什么?基于我也不明白的原因,我不会看回自己的笔记。抄写历史书教科书的笔记,抄了就算了,考试前温习时我会宁愿看回整本参考书。地理、科学、数学也是如此。于是第一难来了,抄了又不看,不就是白费力气?不如不抄来得好。
哎呀,不行啊,这些笔记要交上去的呀,况且即便抄了不看,你在抄的时候也算是复习了,不然什么也不抄,考试时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呀。抄与不抄变成了dilemma。
甚至,对于参考书里的有些句子,该不该抄,也变成一个小dilemma,抄,太长了;不抄?又怕考试出(虽然我明知我不会看回自己的笔记)。结果通常我选择不抄。或许这是后来我不看自己笔记的原因之一,删减太多了。
当然,中学时候每次在决定做笔记前都会有过一番挣扎,虽然最后被一些理由如抄了会比较记得之类的话说服而选择抄了(实际上这理由有没有效用,也不知道) ,这种挣扎直到今天,大三了,依然没有解决,反而更加严重了,因为在大学,我终于了解知识的是多么浩瀚无穷的。以前觉得自己懂得很多,上了大学,终于明白,苏格拉底所谓的知道得越多,越懂得自己一无所知是什么。当然我不是在说自己懂得像苏格拉底那样多,而是终于明白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匮乏,我有涯的生命是根本无法觅得无涯的知识,读都来不及了,那还有时间做笔记啊?可是不做笔记,读了又根本不记得,等于没读;而抄了又不会看,等于没抄;于是我不断在这dilemma中来来回回轮回了约十年。是时候该做了断了,现今。
既然,读了根本不记得,那么就抄笔记记吧,反正没其他更好的方法,也别高估了自己的记忆能力。
来不及抄?那么就只抄有有兴趣的,或从来不知道的,那些懂了,没兴趣的,就别抄了。
不抄不怕考试出?--嘿嘿,你已经认同抄了,怕不抄了勒?
抄了又不看回自己的笔记?那么,就尝试看回吧,所以在抄的时候,就抄得整齐些,方便日后的你读,别让你一边读一边骂你。
抄了要丢舍不得,堆积下来又很占空间(这大脑一直找理由阻止你抄),那就别丢,等有天想丢了才丢。
嗯,抄就抄吧,谁怕谁(空空:神经,从来就是你自己在找自己麻烦)(大脑:吹啊)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